放开你的方向盘:奥迪自动驾驶汽车初体验
开着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将你的小命交给电脑,让它指引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行驶?
你迟早会体会到这种感觉,也许5年内还不行,但15年内绝对可以。上了高速,你只要按下一个按钮,汽车就会开启自动驾驶模式,你可以玩一会儿手机,甚至睡上一觉。
2015年的第一个星期,在一段从硅谷前往拉斯维加斯,长达560英里的旅程中,我体验了一番这种感觉。作为代表《财富》的记者,我荣幸地成为率先体验一款技术先进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五名记者之一。
除去特殊的涂装和车身上的“奥迪自动驾驶”字样,这辆奥迪A7看起来与同型号的其它车辆没有任何区别。最奇妙的是,我很快就习惯了它在高速公速上替我做决定。
目前,市面上所有主流汽车厂商都在争先恐后地开发首款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在有些厂家的宣传词里,好像不久之后“汽车人”就能自动替你去买菜了。别相信他们。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我们离那个目标都非常遥远。你10岁的孩子六年后还是得考驾照,除非你打算让他们20多岁时还要通过Uber来叫车载他们去商场。
不过,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公司想要证明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领先了一步,于是邀请我去试驾一款据说具备了“第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轿车(这些等级的定义见本文附注)。这趟旅行的起点是门洛帕克市的一家酒店。在我的想象中,我以为只需要在导航系统里输入“拉斯维加斯”,按一个“走你”的按钮,车子就会载着我飞奔,然后我就可以用Kindle电子书悠闲地看《1984》了。
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这台原型车只能在非常特定的情形下才能实现自动驾驶。基本条件是:1、它只能在标志明显的高速公路上才能实现自动驾驶,而且必须是白天,天气状况必须良好;2、驾驶员必须始终坐在驾驶座上,随时准备在紧急条件下立即转到手动驾驶模式(所以打盹是不可能了);3、只有上了高速,司机才能开启自动驾驶,在车子下高速之前,司机就要重新接管汽车。
奥迪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已经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在美国的公共道路上行驶了50,000多英里。但在本次旅途中,他们也不敢怠慢,而且已经沿这条向东南方经由巴克斯菲尔德的公路行驶了六次。这次车里依然始终坐着两名德国工程师。坐在后面的这位架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不停地检查各种数据。坐在副驾驶的那位始终谨慎地观察前方道路。比较尴尬的是,他的脚底下也有一套油门和刹车踏板。
车子的后备箱里装满了台式电脑的部件,一大团数据线把它们与汽车联接在一起。这一幕看着也有点尴尬,但内饰基本上完全正常。
我应该强调一下,我是A型血。多年的赛道训练和紧急操作练习也没有治好我的强迫症。你可能认为你是个很好的司机,但我很可能不这么认为。我喜欢坐在驾驶座上——如果开车的不是我,我宁可不坐这辆车。所以你可能会认为我的控制欲过强。
另外,虽然我喜欢高科技,但我并不真心信任它。电脑还经常崩溃呢,或是被黑、中毒什么的,我自己的苹果电脑也经常死机。我真的准备好把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机器人了吗?难道看了《终结者》系列电影后,我们什么教训都没学到吗?
所以当我们沿5号公路来到加州一个小镇,换我坐到驾驶座上时,我还是非常高兴的。这辆原型车骨子里还是一台量产的奥迪A7,它是一款令人爱不释手、非常性感的溜背轿跑,动力充沛,悬挂也很出色。
然后我们又上了高速,这时数码仪表盘上显示出一条消息,提示称“自动”驾驶模式已经可以使用了。不过这时路上车流很大,车距很窄,这对该技术真是一项挑战。
我瞄了工程师一眼,他对我信心十足地点了点头。方向盘下面有两个额外的按钮。同时长按这两个按钮即可启动自动驾驶功能。我这样做了以后,车内响起了一声提醒音,然后方向盘收缩了几英寸,摆脱了我的掌控。
这台A7原型车使用了一系列传感器,包括雷达和正对前方的摄像头,用来感应车流状况。车子一直在右道行驶,如果遇见前车行驶太慢,它就会打转向灯,然后拐上左道超车。
通过方向盘侧边的拨杆,我把速度设定为每小时70英里(约每小时112公里)。方向盘自动摆动,就像有个幽灵在开车一样。车子很快接近了一台开得很慢的面包车,我精神紧张起来,把脚放在刹车踏板上准备随时制动。但车子自动平顺地放慢了车速,等到左边的一辆车先超过去,才打了转向灯,超过了这辆面包车,然后又回到右侧车道,简直天衣无缝。
我的眼睛直视前方,双手放在了膝盖上。然后,我放松了一会儿,很快就觉得无聊。我把座椅调整了个角度,然后开始和工程师们聊天。我开始望着周围的车流,有车子经过时,我就把两只手都伸到车窗外头。“看我大撒把!”人们对我投来奇怪的眼神。我甚至还试图吸引停在路边的交警的注意力。当然,那位工程师并不觉得我这样做有多么好玩。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